文殊寺介绍

亮点

五台山最大的黄教(喇嘛教)寺院,清朝皇室的皇家寺院。

康熙、乾隆皇帝来这里朝拜过,寺院中保存有两位皇帝的御笔匾额和石碑。

每年的农历六月期间,这里会举办法会,能看到喇嘛跳金刚舞“镇魔”。

景点简介

菩萨顶(满语),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的灵鹫峰上,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,当地俗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。寺庙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(471-499年),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将菩萨顶由青庙(汉传佛教寺庙)改为黄庙(藏传佛教寺庙),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。清康熙年间,向该寺授“番汉提督印”,从此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代表皇权的黄色琉璃瓦,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,自此菩萨顶成为了清朝皇室的庙宇。

清朝康熙、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到这里朝拜,并住宿在这里。寺庙山门外牌楼上的“灵峰胜境”,寺内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“五台圣境”,都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。在寺内东禅院内有两座高三米、宽一米的四楞碑,上面用汉、满、蒙、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,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。

如今的菩萨顶,是五台山最大的黄教(喇嘛教)寺院,而因为是当年的皇家寺庙,主要殿宇外观如同皇宫大殿,内部布置却又具有浓郁的喇嘛教风格。全寺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,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文殊殿等。整座寺庙顺山就势而筑,壮观宏伟,加上红柱红墙,黄色的琉璃瓦,显得金碧辉煌。

从菩萨顶往下俯瞰,可以远眺五爷庙显通寺塔院寺等五台山著名寺院。这里也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“黄教”法会主场地,如果你选择这一时间来到这里,可以看到喇嘛们“镇魔”的盛况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四,全五台山的喇嘛头戴各种脸谱面具,身穿各种衣装服饰,口念护法经,身跳金刚舞,在菩萨顶“镇魔”。

导览
1.文殊菩萨大殿内有藏族佛教徒供奉的藏画12幅,画面用赤金和五彩石质天然颜料工笔画成,是藏画中的珍品。
2.文殊殿也被称为“滴水殿”。殿檐台下的石阶,有一处高起,状似蜂窝,这是由殿檐年久滴水而形成的矿物水垢。当天空睛朗时,该殿仍象古代计时的“滴漏”一样,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。但这种奇异现象今已不存。 
3.菩萨顶後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闻名。厚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2.04米,深1.15米;薄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1.68米,深1.1米。在西廊房檐台边,也置有一大铜锅,口径5尺,深4尺。这些铜锅,过去每年“六月大会”用一次,做斋饭,蒸白面魔王,供所有黄庙喇嘛们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动,跳神镇魔用。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还用一次,放进黄米、绿豆、莲子、栗子、红枣、稻米、桃仁、红糖等,做成“八宝粥”供佛和会斋。
特别提示

五台山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五期间都要做道场、办法会,菩萨顶是活动的中心。

反馈